无论是“一宫两陵”申遗成功带来的旅游狂潮,还是二人转笑傲市场带来的飘红票房,都让人看到了文化经济带来的效应。敏感的人意识到,二人转的繁荣之后,将是“文化经济”大潮的显现。
2月26日,“超女”张靓颖来沈阳,再次创造了轰动效应。
去年的夏天,我们被“超女”带来的快感所包围。当“超女”作为无形的产品空降我们的内心时,“超女”已不单单是一种娱乐或者文化消费的行为,更像是满足我们潜在消费欲望的产品。而二人转终于让本地人和外地人恋恋不舍时,我们强烈地感觉到,二人转也成了畅销的产品。 二人转的市场化运作
文化与产业之间一个不可缺少的链条是“市场化运作”,二人转就是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了产业化目的。
商机往往在不经意间发现。1997年,赵本山和几个老板去二人转剧场看演出,几个老板都非常喜欢。赵本山一下子意识到,东北地区有数不清的二人转艺人,如果把这块资源开发出来,让他们走向全国,肯定挣钱。于是赵本山把二人转纳入了自己的产业,除了“长驻码头”——刘老根大舞台,在和平影剧院、长春刘老根大舞台等演出场所都有固定的“演出阵地”。
刘老根大舞台的票价是根据观众的承受能力确定的,最高100元,最低20元。赵本山在市场化运作中推行了一整套管理制度,从剧场成本、节目制作到演员收入,赵本山都严格算细账。最为严格的管理制度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重视市场运作,加强票务管理,从不赠票。在沈阳,从各级领导到普通市民,都一样平等买票。
敢喊出“概不赠票”的前提是产品热销。二人转演出非常注重节目质量,时常对节目进行翻新,避免“审美疲劳”。赵本山创办的辽宁省民间艺术团作为民营剧团,从开始就全面推向了市场,进行整体的市场化运作,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应该说,国营的剧院团也曾尝试过市场化运作,也多次喊出过“概不赠票”,但因为从剧团运营、剧目生产、剧目推广等环节并没有注入市场化运作,结果,“概不赠票”结果是无人买票,最后,还得无奈地选择“送票”。
文化经济当求“利益回报”
在文化产品的运作上,应该说“超女”是个成功的范例。为什么“超女”会运作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具备服务型产品的一切特征:娱乐大众,满足需求,带来愉悦,产生市场利益回报。
追求利益回报是“超女”运作过程中丝毫没有掩饰的,从短信投票、到广告插播,都让“超女”的运营商收获颇丰。二人转也没有回避利益回报,据说,赵本山在跟和平影剧院当初进行商务谈判时,也是斤斤计较,寸土必争。
而在分配上,票房决定了演员的报酬,节目的受欢迎程度也决定着分配的档次。唐鉴军在和平影剧院一直处于“压轴位置”,但他却不敢高枕无忧。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时时都有危机感,觉得身后有追兵,如果我不努力,我就会从压轴的位置上退下来,这没什么可说的。在我们的剧场票房就是硬道理,观众的掌声决定着你的收入。”
经济学家所说,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文化经济的时代,谁能够把握市场,并做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创意,谁才会是最后的赢家。其实所谓赢家都是能在获得市场认可的同时,得到“利益回报”。这样的理念恰恰是我们剧院团应该强化的。今年9月,沈阳将举办第六届艺术节,剧院团正在埋头筹备过节的新戏。记者清楚地记得,第五届沈阳艺术节期间,沈阳推出十台大戏,该评奖的评了,该表彰的表彰了,但没见到一台戏可以跟时下火爆市场的二人转抗衡。问题出在哪了?应该是忽略了“利益回报”的观念。
做好文化经济大文章
二人转为“文化经济”破了题,题破了,文章需要大家来做。
作为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城市,沈阳一直在身体力行,而剧院团的改革也在进行之中。如何进一步深化剧院团改革,如何进行真正意义的市场化运作,都是我们在做文化经济这篇大文章时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人转创造的品牌效应,是通过消费者不断认知并长久忠诚形成的。这样的实践也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市场的认知和忠诚客户群的建立,是一个文化产品成为品牌的先决条件。如果不真正意义地走进市场,不真正拿出能经得住市场检验的艺术作品,满足做“盆景”显然是一条行不通的路,距离“品牌”,更是还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半年后,将是沈阳第六届艺术节开幕的时候,今年艺术节,我们的剧院团肯定会创造若干台戏给观众,我们真切地希望看到“挑战二人转”的现象出现。
二人转能否成为沈阳的文化品牌?答案是肯定的。问题是一个二人转还不足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者需求,下一个品牌是谁呢?杂技?话剧?评剧?京剧?我们期待着早日看到答案。本报记者蓝恩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