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二人转系列之江湖篇---小玉出走
关于小玉出走有很多种猜测,有人说是受到赛吕布和赛西施私奔的触动;有人说是班子里不能容纳二凤,有小喜儿不能有小玉,有小玉不能存小喜儿;有人说是大桥对小玉的漠视,使小玉心灰意冷离开戏班子。无论哪种原因促成小玉的离去,对于戏班子都是不小的损失。唐三章更是顿足摧胸茫然叹息。唐三章评价说,再没有像小玉那样吸取众家之长的旦角了。 二人转大致形成中路、南路、西路、北路四个流派,“东靠唱、南靠浪,西路板头北腔亮”,这句顺口溜说出了四大流派的风格特点。清朝有“是唱手,往东走”的说法,意思是说吉林东路艺高,好唱爱唱;“南边道”是流传在辽宁营口、大石桥一带的二人转,受秧歌影响较大,其特点是以舞见长,唱扮俱佳;西路又称西口,以辽宁黑山、锦州为重点,其特点是曲目丰富,板头粗壮;北路又叫北边道,指黑龙江省的二人转,其演唱特点是高腔大嗓,热闹红火。小玉在经历了几个班子之后,吸收了众家之长和众家优点,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唱腔和舞姿。小玉的成名作是《莺莺听琴》,很多艺人都是用四梁四柱撑门面,但是小玉以不经意的一个段子唱红了自己个儿,精心雕琢细腻表达,给百姓们一种意外的冲击力。
那一年唐三章的班子去唱庙会,小玉的风头盖过了小喜儿和小翠,一个整天小玉的嗓子都唱破了。晚上的时候,师父送来一个麻纸大包,说这是一个听戏的先生送给小玉的礼物。小玉打开纸包里面是甜津津的红糖。唐三章说这是戏迷心疼小玉的嗓子了。小玉问是哪位先生送的红糖。唐三章说,在前排的位置的中年男人。小玉环顾小喜儿和小翠道,给大家泡红糖水喝吧,师父多喝一些,大桥也多喝一些。唐三章说,要是总有看客这么关照班子,咱们就要享福了。
次日小玉唱罢一场歇息的时候,唐三章指点小玉,就是台子下面坐在前排的男人。刚才赏了班子一块大洋钱。唐三章得意地说,那个男人随手摸出一块大洋,眼睛都没有眨一下,就把洋钱丢给了唐三章。
一连三日,第一天是一块大洋,第二天是两块大洋,第三天是三块大洋。唐三章说,这么唱下去赏下去,咱们戏班子今年就是丰收年了。第四天,唐三章过来和正在卸装的小玉说,那个男人想请你说说话。小玉没有吭声,依旧慢条斯理地擦脸蛋儿上的粉彩。这时大桥小喜儿等陆续回来,小玉问师父,师父你刚才说啥了,俺没有听清楚。唐三章说,给咱赏钱的男人请你过去说说话。小玉依然不紧不慢地卸装,等梳理干净了才对师父说,俺去去就回。
小玉去了一顿饭的工夫,转回来了。唐三章问,找你去做啥?小玉说,喝茶,那茶叶苦巴溜丢的难吞。唐三章问,没说别的?小玉说,明儿个还来听戏。唐三章追问还有旁的事儿没?小玉道,一个男人找一个女子还有啥事儿呢。唐三章不问了。
次日那个男人居然着了一身黄绿色军装,端坐在台下听得一丝不苟。这次小玉唱罢一场居然赏了一百块大洋。唐三章不兴奋了,反而紧张起来说,这是为哪一出戏呢,要不好收场了呢。第二日,那个男人不仅自己个儿来了,远远的身后还站着两个背着匣子枪的马弁。这次本地的乡绅都围坐在周围,众星捧月一般映照着一张脸孔。只要那个男人叫一声好,周围就是一阵大声的呼应,只要那个男人刚刚拍手,四周就掌声雷动起来。
那一晚,几乎成了小玉的专场,本来小玉和大桥一副架,后来小玉换了二愣子做下装,又换了唐三章做丑角,丝毫没有减弱小玉的势头,不同的下装陪衬,只是让小玉更加耀眼夺目。
小喜儿和小翠成为萤火之明,黯然失色。
次日,几十个全副武装的士兵包围了唐三章们的住所,那个中年男人扬言休掉了原配夫人,要迎娶小玉回门做大老婆。但是翻了住处的各个角落,早已没有了小玉的影子,仿佛昨晚的艳色化作烟云。问戏班子所有的人,都真真的不知小玉的下落。团长把大桥抓去关了半宿,没有问出子午卯酉来就放了。那男人把整个团的士兵召集起来搜索镇子,折腾了一天搞得鸡犬不宁。
小翠小喜儿们再不私下埋怨小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