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章《粗俗搞笑离艺术有多远———赵本山现象述评》,有了一个对立面,上周日发表的《也谈赵本山现象》(以下简称《也》)一文,是对我的观点的反驳。听到对我“颇有不敢苟同”的反面意见,心里非常高兴,为报纸能够广开言路、雅纳异议、不拘成见,也为自己的文章能有反响,更为真理有可能越辩越明而高兴。在我看来,不同的声音比一个声音好,不同的见解比没有见解好。文明社会藉此而成就文明。 《也》所表达的一些观点和见解,也许在社会上有一定代表性,而且都是关于怎样看待艺术、文化的需要说明的问题。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写成此文。首先,《也》文作者,将赵本山说成“世界上的艺术大师”,这话说得太大了。称其“艺术大师”的依据是:“赵本山的小品有几亿观众在看,不是赵本山把作业做得漂亮,如何会赢得那么多的掌声,不要低估了中国观众的鉴赏水平。”———这是多么大的谬误。
如果“世界艺术大师”的界定标准,按照电视收视率来统计的话,那么可以被称为“艺术大师”的人就太多了,除了演小品的赵本山以外,还应该有潘长江、巩汉林等。谁让中国人多呢,什么样的电视节目在中央台的黄金时间一播,总有几亿观众在收看。照此说来,麦当娜也是“艺术大师”,成龙和赵薇也是,为他们而鼓掌的电视观众也同样超过了“几亿”这个标准。
其实,我也很想把赵本山说成是“人民艺术家”,说他很了不起,是真正值得万众景仰的“东方之子”。但是,理智告诉我不能这样。学贯中西、著作等身、有着“人民艺术家”称号的老舍先生,一出现在我眼前,我就意识到绝不能降低“人民艺术家”的档次,否则我们既对不起人民,也对不起艺术。赵本山是以小品表演而被称为“艺术家”的,而涵盖了小品的话剧艺术天地中,表演的泰斗为“南焦北于”(焦晃、于是之)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现如今,假艺术家之名的赵本山的风头盖过了真正的舞台艺术家,这让我感到悲哀,至少我们的鉴赏眼光出了问题。
我又何尝不想高估中国观众的欣赏水平。但是,就像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有十个具体的鉴定指数一样,观众艺术欣赏水平的高低也绝不是仅仅凭借爱国热情就能做出肯定的答复。中国足球排名世界第60位是事实,我们仔细想想,我们国民艺术修养的排名应该是多少?作为拥有8亿农民人口的国家,其艺术欣赏水平真的是不需要再提高了吗?“不要低估中国观众的鉴赏水平”———说得多容易啊,可我们有什么理由说“不要低估”呢?13亿人口,平均每100人中仅有一个大学生,上亿文盲,还有千百万失学儿童,文化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又怎么能把大众建立在文化知识基础上的艺术鉴赏水平高估呢?
“只被少数人欣赏的艺术,那不是真正的艺术。”———这又是多么的歧视少数人啊?艺术的真伪,是不能简单地由欣赏者人数的多寡来判定的。中国青铜器上的钟鼎文、竹简、篆书、楚辞、汉赋、碑林、编钟、古琴,都是多么辉煌的艺术,可欣赏者一直是少数人呀,难道只因被少数人欣赏,它们就不是真正的艺术了吗?“阳春白雪,和者盖寡”,但艺术终归还是艺术。巴赫的乐曲、黑格尔的美学、海德格尔的诗歌、茨威格的小说、伯格曼的电影……只因能够欣赏的人是少数,就不能被称之为艺术了吗?事实上,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常常是由少数人引领的。经济政策上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就是允许“少数人”先得利吗?我们能以“只是少数人富,那不是真正的富”为借口,来阻止实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吗?尊敬少数人,才是真爱多数人。“真理往往在少数人手里”———真理是这样,艺术亦然。
另外,“任何一种艺术的精品它首先是民族的,然后才是世界的”———这种说法十分可疑,值得商榷。你告诉我,世界著名的建筑艺术代表作———埃及金字塔是哪个民族的?这座建筑,迄今为止,还不知道是谁建造的,可是它是世界的。还有,我们国家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世界公认的艺术精品。它先是它民族的———小提琴就是舶来品,五线谱、交响乐的配器方法也是舶来品。我们用西洋乐理和乐器来谱写、演奏中国的题材,似乎不能说协奏曲《梁祝》就纯粹是我们民族的国粹。芭蕾舞剧《天鹅湖》又应该是哪个民族的呢?芭蕾作为艺术,起源于意大利,俄国人不过是模仿人家的东西。正确的概念应该是:民族的,未必是世界的;世界的,却可以成为民族的。关键要看这种文化艺术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
谢谢文章《也》的作者,引发我深入思考。
[size=2]文字[/s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