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玮,女,汉族,1956年6月3日出生,;辽宁省开原县人、初中文化。 现任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吉林省戏曲家协会会员,二人转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吉林省民间艺术团国家一级演员,1986年被文化部批准为“拔尖人才”,2000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政府津贴享受者。
一、 自然简历
1971—1976 吉林省梨树县文工团,演员
1976---1978 吉林省四平地区文工团,演员
1978---1980 吉林省吉剧团,演员
1980---至今 吉林省民间艺术团,演员
二、政治思想
现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曾任共青团吉林省青年联合会委员,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多年来常年随团下乡演出,为群众送戏上门。由于长期的坚持为基层群众演出服务,加之自己追求高尚艺德、台风,无论是做人,还是演戏,均得到省内乃至全国的专家与同行的肯定和称赞!同时深受广大观众所喜爱,随之成为广大观众心中的“名人”、“名演员”。二十几年来,始终如一的活跃在二人转舞台上,为团里创造两个效益,做了积极贡献。到目前为止,个人演出多达几千场。
三、 艺术成就
三十几年来,演出参赛多次获奖,其中国家级奖项6个,东三省级奖1个,省级个人表演一等奖6个,省级综合一等奖6个,被中央电视台录制播出的剧目8个;她曾拍过一部电影《血沃中华》,曾为一部电视剧、一部电影配唱;录制磁带影碟多达百余个。
四、附录:艺术成果目录:
● 国家级奖项6个
1、二人转《哑女出嫁》获1986年北京全国曲艺、新曲书目比赛个人表演一等奖;
2、拉场戏《离婚夫妻》获1993年全国首届二人转观摩演出个人表演一等奖;
3、拉场戏《梁祝下山》获1990年全国“长治杯”曲艺大赛个人表演二等奖;
4、春节晚会《大拜年》通化电视台拍摄,本人参加演出获1998年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三等奖;
5、拉场戏《离婚夫妻》获中国剧协95“重钢杯”百优小品大赛个人表演一等奖;
6、拉场戏《离婚夫妻》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文华奖”,这一项奖是中国文化艺术届最高奖项。
● 东北三省汇演获奖一次
1、 二人转《梁祝下山》获优秀演唱奖
●省级个人表演一等奖6个
1、 拉场戏《代替不了》获1983年全省二人转汇演个人表演一等奖;
2、 二人转《水漫兰桥》获1986年全省中青年汇演个人表演一等奖;
3、 对唱《赞新风》1981年省电台,省文化厅广播比演唱一等奖;
4、 拉场戏《离婚夫妻》获1992年全省二人转新剧目汇演个人表演一等奖;
5、 二人转《老两口争灯》1978年省汇演表演一等奖;
6、 拉场戏《知县与太监》2002年全省二人转汇演个人表演一等奖。
● 省级综合一等奖6个
1、 拉场戏《回杯记》1981年;
2、 二人转《水漫兰桥》1982年
3、 拉场戏《代替不了》1983年
4、 二人转《哑女出嫁》1984年
5、 拉场戏《梁祝下山》1985年
6、 拉场戏《离婚夫妻》1992年
●参与录制磁带及光盘的主要音像社及剧目:
中国唱片总公司
中国国际声像艺术公司
中国文联出版社
辽宁音像出版社
黑龙江音像出版社
内蒙古音像出版社
湖北音像出版社
河北音像出版社
吉林省长白山音像出版社
辽源、四平音像厂等等
主要剧目:《回杯记》、《水漫兰桥》、《十八相送》、《四大全》、《东北风》、《金瓶梅》、《打瓜招亲》、《千里送京娘》等
整理:张义
百变的角色,不变的情
采写:张义
她的一生与二人转结下了“缘”,对我们的民间艺术“情有独钟”;在转坛里她可以说的上是一个传奇人物,获得过百种荣誉:国家级奖项6个,省级个人表演一等奖6个,省级综合一等奖6个,被中央电视台录制播出的剧目8个等等;她主演的《回杯记》被世人传唱不衰;更重要的是她放弃了许多深造发展的机会,最终的选择还是二人转!这个人就是吉林省民间艺术团国家一级演员----董玮!
平时都是在电视里看到董玮,这次见到“活的”真的是第一次,她的打扮非常朴素,但是非常的文雅;说起话来嗓音洪亮,振奋人心,可能是听过她的戏的缘故,她的声音给人一种熟悉的感觉。她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时不时的还大笑起来,与快乐相随。所以我们的访谈显得格外的轻松,话题从她的学艺生涯展开了。
●服从领导分配,造就今天董玮!
1971年,年仅15岁的董玮初中毕业后在吉林省梨树县文工团工作,她身段好,嗓音圆润,由于比较出色,领导选中她为二人转的演员。据董玮老师介绍,“在当时那个年代,虽说是家人反对,但也只能无怨言的服从组织分配,可以说是比较被动的接触二人转。”从那时开始,我们今天的艺术家与二人转“转”到了一起!
学戏时演员“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苦她尝过,其他演员没有的苦她也尝过,因为当时没有师父指导,也没人教学,她只能一个人琢磨、研究。那时候她仅仅15岁。她的这种专研进取的精神如今还在!就是这样的精神才造就了我们今天的董玮!
●最受喜爱的搭档,最受欢迎的《回杯记》
与韩子平的合作是在197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其实他们两个在艺术的道路上是共同起步、共同发展的!
1976年正赶上全国曲艺汇演,吉林省推选梨树县文工团的《情深似海》参演,而董玮是这部戏的主创人员,加上她出色的功底,女主演非她莫属!男主角原是董孝芳,但是两个人的艺术风格、表演方式相差颇大。而当时的韩子平在白城地区淘南县文工团,曾参加过汇演,唱的好、演的好,有一定的名气了,与董玮的风格也一致,领导就将他们放到了一起,做了搭档。没想到,两个人的风格的确相同,而且很有默契,按照当时的说法就是“绝配”!除此之外,两个人也有着共同的艺术追求,这也是到现在为止他们一直合作的原因!
提到韩子平、董玮就不能不提到《回杯记》,就是这个戏让全东北乃至全国的观众真正的知道了、记住了这对搭档。这个戏被评为1981年省级综合一等奖、1984年被中央电视台录制播出。
另外,1983年12月他们应中国唱片社邀请在首都长安大戏院演出,《回杯记》作为压轴戏出场。董玮老师说到:“演出结束后观众掌声不断,不退场,最后我和韩老师只能返场,现场决定演出《水漫兰桥》中的片段《打水歌》。这样的场景在长安大戏院这是罕见的!”同年,他们也将《回杯记》、《哑女出嫁》带进人民大会堂,为首长演出!
《回杯记》在东北的影响是最大的。据董玮老师介绍,在吉林有个乡,这个乡领导班子被称为是“张亭秀”领导班子(张亭秀是拉场戏《回杯记》中的男主角),这个领导班子从党委书记到下属干事都能接上《回杯记》的唱词,甚至会不会《回杯记》都被定为竞选领导的一个默认标准了!
1980年,这对搭档调入了吉林省民间艺术团,在演出的同时两个人共同研究剧本、剖析人物形象,追求舞台表现,塑造了舞台上的各种人物。可以说他们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历史性的转折意义,把以前的叙说型二人转过渡到艺术型、生动型二人转,使二人转真正走上了新台阶、真正的走上了“雅俗共赏”的境地。这具有历史性的突破意义!
● 艰苦围着演员,万人围着二人转
吉林省民间艺术团从建团到现在下乡演出坚持20余年,共有几万场演出。这也是董玮这么多年来一直受观众所喜爱的一个原因,但是下乡的苦处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每年的下乡演出都在7、8、9月份,而这几个月份包括小暑、大暑、立秋等节气,而这样的节气正是过渡性的,对演员们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谈到这时董玮感慨的说到:“我们住在百姓家,但是那里有跳蚤,咬的我们演员后背全是疙瘩,感染了就成皮肤病了。我们年轻轻的大姑娘每天不能穿漂亮的衣服、鞋子,每天只能穿戏装、破烂衣服;后来到学校住宿,那里虽说没跳蚤了,但都是危房,白天看太阳,晚上都是星星陪我们入睡!下雨时更糟糕,由于房子露雨,一晚上都要挪动好几个位置!”就是这样的环境他们还是坚持了20多年!
“也有一段惊人的事故发生!”她说到,“1995年我们去吉林市演出,车转弯时翻了,演员们都受伤了,当时我浑身是血,以为活不成了!”说到这时他让笔者看了看他腿上的伤疤,真是清晰可见!
“你动摇过吗?”笔者问到。
“的确动摇过”,董玮说到,“但是每次到农村看到百姓们围着大篷车转、热切地等候我们演出的情景,我的思想就又转变回来了,什么也不计较了,还是站到了百姓这一边。很多次都是热泪盈眶,含泪演出!再艰苦的环境也坚持了。20年了,他们一直这样的喜欢我们的演出,万人围着二人转就是那样!”说到这时候董玮笑的就像个小孩,眼神里多了几丝回忆,这可能是演员们最想得到的、最满足的吧!
● 百变的角色,不变的情
董玮老师的出色表现被很多艺术团选中,但是她最后都一一回绝了:她曾回绝过1978年空政曲艺队的邀请,也曾和韩子平一起回绝过中央说唱团姜昆老师在1986年的邀请。做出这样的牺牲是为什么?就是为了整个吉林省民间艺术团、为了广大观众的期望、更是为了东北土生土张的民间艺术!
就是这样,几年、几十年,董玮老师把她的青春乃至一生都献给了东北民间艺术——二人转。工夫不负有心人,三十几年来,她逐步形成了以清晰、雅致、潇洒为主的艺术风格,除了多次获奖外,还招睐了一批批年轻一代的不同观众,使二人转形成了清新、豪放、明快的特点。
她的演出剧目共获国家级奖6个(其中1997年的拉场戏《离婚夫妻》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颁发的“文华奖”)、东三省奖1个、省级个人表演奖6个、省汇演综合一等奖6个、被中央电视台录制的节目8个;被省市电台、电视台录制的节目17个;除二人转外她曾拍过一部电影《血沃中华》,曾为一部电视剧、一部电影配唱;录制磁带影碟多达百余个!更重要的是她于2000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政府津贴享受者!
整个访谈中,董玮老师一直在笑,尤其是提到观众的时候。这么多年来她在百个戏中一直变化地扮演着百个角色,但是她在生活中的这个角色对二人转的情、对观众的情是永远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