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荟萃 评说本山-赵本山小品艺术研讨会侧记
http://www.zbs.cn 2002-12-31 辽北文艺视窗
2002年9月7日至9日,在辽北小城开原迎来了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中华喜剧美学研究会会长陈孝英、东北大学文法学院名誉院长彭定安、辽宁省文联副主席、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乌丙安、省文联副主席崔凯、辽宁大学文学院院长高凯征等专家学者,著名编剧张超、何庆魁等,他们荟萃开原,畅谈本山。评说小品,从大文化的角度进行思考后,给予赵本山和他的小品艺术以极大的肯定,指出赵本山给了亿万想笑的中国人一个笑的理由。他的喜剧小品是文化大现象,因此值得戏剧家们认真地研究。 9月8日上午8:30分,辽宁省文联副主席、著名编剧、本次研讨会主持人崔凯宣布研讨会开始。中华喜剧美学研究会会长陈孝英作为这次研讨会的重量级人物,第一个发言,他发言的题目是《小品立大功,喜剧需宽容》。陈孝英说,早在1990年11月,中华喜剧美学研究会曾于桂林市举办过一次同一主题的研讨活动。12年过去了,在这一个轮回中,赵本山的小品艺术有了新的发展,围绕他的争论有了新的升级。于是,中华喜剧美学研究会与辽宁省文联、铁岭市政府在新世纪联合召开的这次新的研讨会便具有了新的不同寻常的意义。陈孝英冷静地回顾了几十年来喜剧小品走过的历程,他认为喜剧小品在中国的喜剧发展史乃至艺术发展史上立下了不可替代的汗马功劳。一是喜剧小品从一种艺术院团教学手段的“教学小品”脱颖而出,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独立的喜剧演出形式,丰富了喜剧表演艺术的样式体系。二是喜剧小品在万马齐喑的60年代初期和百废待兴的80年代初期为我国喜剧艺术和通俗艺术的发展撕开了一个口子,杀出一条血路,为艺术的“娱乐”功能的正名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样板”。在冲击和反击极左文艺思潮的征战中,喜剧小品始终是一员战斗力量最强的骁将。三是喜剧小品作为传统艺术的嫁接成果,对迟迟无法适应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悲惨地坠入低谷的某些传统艺术实现了一次探索性奔袭,受到广大观众异乎寻常的欢迎,使戏剧、相声等艺术样式千百年来形成的思维定势和广大观众对它们积攒起来的审美疲劳受前所未有的冲击,从而使之立志改革,弃旧图新,掀起一场艺术紧跟时代、走向市场、适应观众的革命。在这场革命中,喜剧小品起到了排头兵的作用。在如何正确看待喜剧小品这个问题上,陈孝英认为:小品立了大功,小品做出了大文章,小品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充满希望的明天;小品理应受到欢迎,得到保护,给予扶植,使之日臻完善,日益发展,日渐繁荣。 陈孝英在谈到赵本山时,认为在短暂而辉煌的中国小品上,赵本山做出了独特的、不可磨灭的贡献,赵本山作为一面旗帜创立了“东北风”这一喜剧流派,不仅威名远场,而且风格独特;赵本山作为喜剧小品的“领街主唱”使它走进千家万户;赵本山作为一位天才表演艺术家和同行们使喜剧小品一步步丰富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独立的喜剧表演艺术样式。陈孝英的观点得到了与会专家的认同。 从浙江慈溪走出来的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不管在文坛上遇到什么,都没有改变人们对他的热情。他从《文化苦旅》到《山居笔记》,从《文明的碎片》到《霜冷长河》,以深沉的理念,把人生的意义与自然之美,统合在一起,塑造出其特有的散文风格。他的《千年一叹》《行者无疆》又为我们勾勒出人类文化磅礴壮伟、坚韧延绵、脆弱细腻的不同风貌。9月7日,百忙中的余秋雨专程赶赴开原参加研讨会。他的到来成为前来参加研讨会新闻采访的国内30余家媒体关注的焦点。研讨会上,众多余秋雨的崇拜者都慕名而来,他们带着《文化苦旅》《千年一叹》《霜冷长河》等书籍,期望得到余秋雨先生的亲笔签名。会议间隙,他们人墙一般围住余秋雨,尽管会议主持者左拦右挡以保证余秋雨先生不至过于疲劳和会议的顺利进行,但陷入重围的余秋雨先生却善良地不忍拒绝伸向他的每一双手,始终微笑着尽量满足大家的要求,边签名边回答问题,忙得满头大汗。研讨会上,余秋雨先生作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即席发言,他站在学者的高度,将赵本山的喜剧小品引入大文化范畴进行理性的思考,令人视野为之大开。而他那生动、幽默、机智的表达更不时博得阵阵掌声和欢笑声。余秋雨说,我很早就接受了西方的接受美学,这个观念对我根深蒂固。“被接受”状态就是一个标准,按照“接受美学”的观点看待赵本山现象,许多问题就有了答案。中央电视台现在懂了,评判栏目的标准是收视率,这比任何奖项都重要。对于许多演员来说,春节晚会那天的心理是很脆弱的,那天晚上的考验是很残酷的,被接受与不被接受都在那天晚上。赵本山现象是一个非常宏大的接受状态。全国几亿人、长达十余年地需要和喜欢赵本山小品,如果漠视这一点的话,是对审美现实的拒绝,那就很难研究美学和艺术了。人们把那天的情感都放在那儿了,如果你不承认赵本山,就是在说,中国几亿观众那天晚上快乐错了?现在很难找到连续多年受到这么多人欢迎的演员了。赵本山为中国人那么长时间地接受,构成了中国人当代的心理审美史。经受了这种考验后,还不是大艺术家的话,什么样才是大艺术家?大艺术家何年何月能产生呢?余秋雨不是北方人,但他对北方文化的理解却是那么深刻。赵本山把东北人的平凡生活变成了笑声,苦中作乐是一种境界的,这诗一般的语言是余秋雨用来形容东北小品和二人转的,“有些人以为只有外国文化是文化,我们脚下的都不是文化。文化艺术如果达到更高境界,回过头来,是需要这些东西的。立足本土的文化在现代文化研究上是智商的标准。文化的回归趋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自我确认。”余秋雨认为,赵本山为什么会受到这么多人欢迎,这是一个远远超出许多理论家思考之外的问题,过去的文艺理论没有哪一章一节能够解释得了赵本山现象。这个艺术现象将被以后的理论工作者去研究和总结。 研讨会上,彭定安从时代背景、相对开放的文化政策、现代审美趣味的产生、小品文化的艺术渊源等方面分析了小品的形成及赵本山小品的艺术价值。高凯征、崔凯、何庆魁等专家、编剧也纷纷发言,对赵本山小品进行评价。专家们还就赵本山小品艺术今后的发展走向提出意见和建议。 作为研讨会的主角赵本山。他在会前的发言中饱含深情地表达了对开原这片故土的热爱。并诚恳地接受了与会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赵本山说:“我非常感激前来参加研讨会的学者,他们对我的鼓励,都令我受用无穷。我是名演员,心里只装着观众、关心着观众。现在小品出现了危机,我相信,只要走自已的路,就会开创出美好的明天。” 赵本山小品艺术研讨会已落下惟幕了,但是广大观众们以赵本山和他的小品的喜爱仍继续着,我们祝愿赵本山大胆地往前走,为广大观众提供更多更精彩的笑的理由。
原作者:
刘荻萨
来 源:
辽北文艺视窗
共有3662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告诉好友】
上条新闻:已经没有了
下条新闻:赵本山姜昆没参加大联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