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往年一样,这几天,又成了铁岭县双井子乡农民李玉柱最忙的时候。几乎是从小年儿开始,李玉柱就开始不停地为乡亲们写春联、福寿联。李玉柱今年62岁了,已练习书法30余年。
在双井子乡,爱好书法的农民可不仅仅就李玉柱一人,“双井子书法协会”成立十年来,目前会员数量已超过半百,该乡也成了铁岭市有名的“
农民书法基地”。 舞文弄墨、吟诗作对、吹拉弹奏,一般人看来,似乎应该是文人或歌者的专利,但在铁岭县,这种观念彻底被“颠覆”了。双井子农民书法协会、花豹冲农民诗社、凡河镇农民作家协会、高家店二人转剧团、土楼子山里红文艺队、新台子戏迷协会、贺家屯向日葵农民俱乐部……这一支支几乎全是由农民组成的自娱自乐的团队,到目前为止,全县已达50多个。铁岭县文化局一位副局长回答其县内农民为何会有如此丰富的文化生活这一问题时,大称与付光伟、李玉柱那样的“乡土艺术家”密不可分,正是这些农村文艺骨干在繁荣农村文化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小团体”占领农村文化“大舞台”
过年了,铁岭县凡河镇贺家屯村项志奎家里每天都十分热闹。项志奎家挂着个牌子:“向日葵”俱乐部。
项志奎年近六旬,爱吹拉弹奏、爱唱,二人转最拿手,能演唱十几个二人转小帽,会唱六出大戏。他为别人伴奏,二人转调门几乎全会,他编写的剧目《抗洪育新人》曾在全县文艺汇演中获一等奖。
1998年,看着附近的乡亲们,农闲没事儿就是摔扑克、打麻将,项志奎挺不得劲儿,当年起,他把存折里的2万元都取出来,买来风琴、洋琴、胡琴、三弦等30多件乐器,创办了“向日葵农民俱乐部”。项志奎自办家庭俱乐部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村和邻村,几乎每晚茶余饭后,爱好文艺的人们陆续来到项家,不光是本村的村民,连邻村的高强、边家、康熙楼、新兴堡、沙山子等处热爱弹唱的居民都要跑上好几里地来到项家共弹唱。到现在,他已经培养了10多个二人转弹唱的高手。逢年过节,项志奎还会张罗着和乡亲们在一起自编几个小节目,在几个村子里义务巡回演出。
如今,全县像项志奎这样的“文化带头人”一共有700余人,在他们的带领下成立起来的各类书法、写作、二人转、秧歌等团队不下50个。这些团队富有极其旺盛的生命力,而且像滚雪球一样迅速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民参与,这些队伍已成为县内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市场的有效载体。李千户乡花豹冲村有个“中秋诗社”,从社长到社员清一色的农家把式,已经成立20多年了。诗社成立的时候,才3个人,但在社长王轲的带领下,如今已经发展到了30余人,可别小瞧了这个“诗社”,诗友们每逢佳节便聚在一起举行赛诗会,前两年还出了本诗集,他们仅在当地报纸上发表的文章就有好几百篇了。在这个小小诗社的影响下,目前,村子里连许多七八岁的孩子都能背些唐诗、宋词,一时间,这个大山之中的小村子诗意缭绕,劲吹文明之风,山村成了铁岭全市有名的“诗村”。被重视起来的“农村文化带头人”
铁岭县文化工作中“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也就是送戏下乡、送书下乡,建个文化室啥的呗!”铁岭县文化局副局长赵香淑说,多年来,每年县里都会组织大规模的送戏下乡活动,赵本山、潘长江的母团铁岭县剧团每年送戏下乡达百场,在省内可谓首屈一指,但实践证明,即使这样,一个团相对于216个村来说,还是太微不足道,只能算是“蜻蜓点水”,剧团来了,农民文化顶多“丰富”几天,走了又复如常日。所以,赵香淑说,以前的教训说明,繁荣农村文化,仅靠“送”,是行不通的。
“自上而下”作用不大,来个“自下而上”如何?也就是让农民自己成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的主角,农民中间有许多业余的文艺骨干,他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所掌握的东西更易于被群众接受。如果发挥出他们的积极性,那么其“辐射”、带动作用将是相当巨大的。
为此,自上个世纪末起,铁岭县文化部门通过层层上报,大规模搜集“土艺人”的情况,之后进行登记注册。对于这700多名文艺骨干,文化馆每年都要分门别类进行一次培训,培训是无偿的、面对面的。另外,为了激发其积极性,每年都会举行一次诸如农民美术、农民书法、农民秧歌、农民卡拉OK大赛等异彩纷呈的比赛。像凡河镇农民作家协会,是由农民李山林发起组建起来的,此后,镇里为了鼓励几个农民作家的积极性又出资为其创办了杂志《凡河浪花》,农民写出来的东西有了发表的阵地之后,写作积极性大涨,会员一下子增至数十人。
另外,为了给农民们提供足够的活动场所,铁岭县广建高标准文化广场及投资为其购入设备,据了解,仅2005年,全县就建起文化广场48个,平均每个投资3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