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琴书是产生于北京,流行于天津、河北等地的大鼓曲种之一。本世纪40年代前后,北京通县乐亭大鼓艺人翟青山等,改三弦为扬琴伴奏演唱,唱腔曲调与乐亭大鼓近似,被称为单琴大鼓。之后,又有关学曾和琴师吴长宝合作演唱。他们改用北京语音演唱,伴奏乐器除扬琴外,又增加了一把四胡,进一步改革和发展了这一曲种。50年代以后正式定名为北京琴书。北京琴书的唱词注重口语化,唱腔旋律简洁,板式变化较丰富,宜于叙事。 关学曾,1922年生, (图五—3)北京人, 自幼学唱单琴大鼓,为北京琴书著名表演艺术家。他嗓音宏亮、甜润,演唱风格是唱中有说,说中有唱,说唱变化水乳交融,字音清晰并善于表演。他生动感人的演唱深受中外观众的喜爱。关学曾能自编唱本,他演唱的曲目大多是自己编制的。他善于揣摩观众心理,往往是开门见山,唱上几句就能把观众“抓住”。如《鞭打芦花》里,闵子骞身穿芦花冬衣随父赴宴的一段描叙:“不睁眼的老天哪,又降下了大雪,阵阵的朔风象钢针往肉里钻。只冻得闵子骞抖衣而站,手中拿不住打马的鞭。”通俗的语言既有说书人对闵子骞深深的同情,又生动地刻划了闵子骞受冻的形状。关学曾对《鞭打芦花》音乐唱腔的处理十分细腻,尤其是闵子骞替继母李氏求情一段极为感人,每唱到“爹爹呀您把这休书收回吧,孩儿我替母求情请您要容宽。儿的娘对儿的折磨儿无怨恨,乃是儿孝意不周才有今天。爹爹您千不念来万不念,念我娘照顾孩儿这些年。您今天要真是休了我的母,抛下我们三人岂不更可怜。”,必催人泪下。
关学曾已年过七旬,但仍经常演唱于舞台,或出现在电视荧屏中。
原作者:
本山在线
来 源:
本山在线
共有4278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告诉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