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二人转系列之艺人篇---大桥 很多年以后,大桥当上了某个单位的主要领导,经常出入一些热闹的场合。某次在歌舞厅喝多了,众人一边跳舞一边唱卡拉OK,这时大桥让服务员关闭了音响,然后说我给大家清唱一段二人转。大桥唱的是《华容道》。丝丝入扣字正腔圆,让人耳目一新大饱耳福,一下子就把众人阵住了,半天缓过神来掌声雷动。次日,秘书问酒醒后大桥局长,昨晚您真的露了一手!大桥局长莫名其妙的样子道,你说什么,我昨晚怎么啦?他完全忘记了。
唐三章最害怕的就是大桥,班子里面唯一敢和师傅顶牛的就是大桥。大桥是高小毕业,家境富庶,那时这样的学历就是高学历了,算是本地有文化的人,被人刮目相看。大桥拒绝了继续在城里求学的家训,毅然要跟唐三章学二人转。唱二人转的人在农村是被正经庄户人家轻慢的,现在能有一个文化阶层的人加盟,自然是给唐三章称起了天大的面子,唐三章也就把大桥做为一块招牌。
大桥来到班子却要改变班子的规矩,比如很多即兴表演的段子,大桥一定要散场以后让每个人重复下来,然后用卡在上衣口袋钢笔记录下来;比如改变以往的表演顺序,一定要小师妹到前面去报幕,比如表演前不要大家吃大蒜等辛辣的食物,而且还要用刷牙粉刷牙漱口,等等。另外还利用业余时间经常问唐三章,二人转啥时候兴起来的,各种唱腔曲牌的名称等等。唐三章说,这些我们怎么知道。大桥就去询问另一个班子。这让唐三章很不高兴,他认为这是丢本班子的脸面。大桥还把二人转的曲牌唱腔等划分归类,并且统统记录在本子上。不到半年就写了满满的一本子,某次念给唐三章听,唐三章记住了就到外面神吹,如数家珍如行家里手,班子似乎底蕴深厚的正宗派系,受到四乡五邻的欢迎,唐三章受益菲浅,心底里就很是喜欢大桥。
师傅问大桥整理这些东西做什么?
大桥就说,我们不能总是在农闲的时候流动,就像散兵游勇一样,要养成壮大一只正规军,在保持原来曲目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丰富完善,要创作符合时代潮流的作品。
唐三章说,你说的太复杂,我听得糊涂,你能不能简单说。
大桥就说,我就是要把咱们的二人转搬上大台子上去演,不要总是小打小闹玩杂耍一样。
唐三章说,如果你能让咱们班子在乡里的水泥台子上表演一个晚上,我就管你叫师傅!
大桥说,那个不必了,只要到时候按照正统的二人转的套路表演就行,比如“打通”、“三场舞”、“喊诗头”、“说口”、“唱小帽”、“唱正文”都要按照顺序进行,不能马马虎虎敷衍了事,而且粉段子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表演,唱词也都是土得掉渣的东西,需要规范和改编。
唐三章只是用鼻子哼了一声。
那年的冬天的腊月格外寒冷,东北有俗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这两天家家要做粘米饭,意思是粘住鼻子耳朵下巴什么的,东北农村这时农闲都要猫冬,也正是二人转唱屯场的好时机。那天晚上散场后师徒们刚刚进入梦乡,就被一阵猛烈的敲门声惊醒。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请他们现在去唱二人转。
师傅说给多少钱也不去,半夜三更,外面大雪纷飞,稍不留神就容易滚到山涧里去,小命都没有了,分明是阎王爷来请吗。
来人说,是一位快咽气的老太太,一辈子喜欢二人转,临终时就有这个意愿,想听着二人转的唱腔离开。
师傅说,不去。
这时,大桥就说,我去。大桥就用眼睛寻找搭档,但是几个师姐师弟都退缩,这时小喜儿儿走上前说,我和你去!二愣子的搭档小翠说,那,我也去。
大桥和两个师妹一直唱到鸡叫时分,八十岁的老人在安详中走了,就像熟睡了一样安详。
大桥次日回来时带给师傅一件好消息,他们一周后可以在方圆百里最大的台子上表演二人转。因为那位老人的外甥是这里的乡绅。这个条件作为大桥此行的报酬。
唐三章的班子从那时起,成为附近最有气候儿的二人转班子,各地很多地方有喜庆的事情都邀请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