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州11月8日电(郭珊 蒲荔子)在出席全国文代会前夕,广东省文联党组书记陈中秋、广东省作协专职副主席吕雷昨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过去5年是全省文艺事业迎来新的发展并大有作为的5年;“文艺粤军”异军突起,名家名作不断涌现。 开展丰富文艺活动
推进和谐广东建设
近年来,广东文艺界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影响深远的活动,有力地推进了和谐广东的建设。
围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冼星海诞辰100周年、建党85周年和长征胜利70周年等一系列重大纪念日,省文联近年组织了大批高规格的专题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和文艺展演等,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
今年,省美协为长征胜利70周年组织创作了一批反映广东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省摄协举行了“广东省摄影家重走长征路”摄影大赛和展览活动,以其新颖的视角和高超的艺术水准博得了各界好评。
近年来,省文联及省各文艺家协会为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活跃农村文艺,组织开展了“希望的田野——美术家眼中的广东农村”,“广东社会主义新农村摄影大赛”等活动,并长期坚持开展“文化三下乡”、“欢乐进农家”、“曲艺大篷车”等活动,深受百姓喜爱。去年,历时一个月的“送戏下基层巡回演出”活动,11场演出现场观众超过4万人次,通过电视广播观看和收听的达百万人次之多。今年广东省曲艺家协会送戏下乡达2000场,位居全国首位。
省文联今年还举办岭南舞蹈大赛、“跨世纪之星”艺术展演活动,并完成了第七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的评奖工作,将获奖作品和优秀文艺家打造成广东当代文化的优秀代表和岭南文化的新品牌。
挽救优秀民间文艺
打造地方文化品牌
近几年来,省文联和省各文艺家协会不断挖掘、抢救、整理岭南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增强了广东文化的吸引力、感召力、影响力和竞争力。其中首推中国(广东)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抢救系列工程。
省文联、省民协以及各基层文联、民协和民间文艺工作者从2003年起通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以举办民间艺术表演大赛、工艺精品展览、研讨会、出版专著、评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等形式,抢救和保护了大量优秀民间文艺品种。通过抢救工程,西秦戏、正字戏、白字戏等古老稀有剧种等重焕生机,停演13年的正字戏恢复演出。与此同时,由省文联、省当代文艺研究所和省曲协组织力量编写的4套《中国十大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广东卷)总字数近900万字,目前已全部编著完成,即将出版。
不少民间文艺品种如飘色、舞龙已经成为地方文化的拳头产品。5年来,省文联先后与各地联合举办首届泛珠三角(广东汕尾)民间艺术节、广东省民间艺术汇演暨云浮(连滩)南江文化艺术节、广东省首届飘色艺术表演大赛、中国第七届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艺术表演奖)、中国广场民间歌舞展演等活动,有力促进了当地特色旅游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终结专业作家体制
涌现一批名家名作
近5年来,在培养优秀作家、扶持优秀作品以及进行文化体制改革等多个方面,广东作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广东作协在全国作协系统率先进行了体制改革。2003年11月,广东作协发布了《第二届合同签约制改革的方案》,标志着专业作家体制在广东首先“终结”。同年11月26日,广东作为中宣部首批“重点文学扶持工程”两个试点省之一,启动重点文学创作扶持资金实施方案,开始重点文学选题招标活动,力争推出一批具有时代特色、弘扬主旋律的精品佳作。
第一期重点扶持的7部作品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杨黎光长篇报告文学《瘟疫,人类的影子》获得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老作家程贤章的《仙人洞》获得全国各地专业评论家的一致称赞;以历史题材见长的龙吟出版的长篇小说《万古风流苏东坡》获吉林省“长白山”优秀创作一等奖;以主旋律作品见长的吕雷完成电视连续剧《大江沉重》剧本,并与中央电视台和公安部合作,创作了电视剧《中国维和警察》、策划和完成了电视剧《沧桑香江》的大纲。
经过几年大手笔的改革和全方位的服务,广东涌现出一批年轻有为的作家。魏微、盛可以等和张梅、筱敏等上一代作家一起,构成了广东独有的“青年女作家群”。去年,魏微凭借自己出色的小说,接连获得“中国小说学会奖”、“庄重文学奖”和“《青春》小说奖”。评论家方面,青年评论家谢有顺等人使广东评论界的声音逐渐播向全国,以致国内评论界有“北李(李敬泽)南谢(谢有顺)”的说法。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