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实名:赵本山
   
本山世界 | 本山简介 | 本山动态 | 本山传媒 | 省艺术团 | 艺术学院 | 刘老根大舞台|曲艺库| 本山在线

影音世界 | 网络电视 | 网络电台 | flash短片| flash专辑| flash游戏| 二人转小剧场| 图铃mp3 | 星光大道

互动在线 | 本山社区 | 曲艺社区 | 曲艺博客 | 曲艺宽频 | 网友原创 | 全文数据库 | 幽默笑话 | 留言版
名家在线 | 冯  巩 | 范 伟 | 黄 宏 | 潘 长 江 | 李  静 | 阎学晶佟长江| 张慧中 | 崔 凯 >>
中国曲艺 : 相声 小品 二人转 评书 评话 快板 大鼓 粤曲 评弹 单弦 双簧 清音 皮影 秧歌 好来宝 文场
□  本山在线>>中国曲艺>>崔凯、何庆魁、潘长江点评东北二人转

崔凯、何庆魁、潘长江点评东北二人转


http://www.zbs.cn 2004-1-22  南京报业
  东北二人转沉重在路上

【周末报报道】“既然把他们叫来了,就让他们演完。这边演员演着呢,你们(指央视)总往下拽,虽然这里是中央电视台,我觉得他们的节目没什么原则问题。”1月4日,赵本山在首届CCTV喜剧小品大赛最后一场直播——颁奖晚会“今夜小品灿烂”上雷霆一怒,当着亿万观众之面指责了央视终止东北二人转演员演出一事。而东北二人转更随着他的这一怒而迅猛地扑向公众的眼帘。

从二人转演员成长为中国小品王的赵本山,这些年来一直希望这门在民间有脏口(黄色台词)的艺术能像相声一样从草根社会奔向大雅之堂。而二人转被作为大雅之堂的标志之一——央视突然“制裁”,赵本山的义愤之情在所难免。


炮轰事件发生之后,据说赵本山和央视之间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业内人士分析,赵本山当场发火的原因有3个:一是央视的做法在老赵看来是对演员的不尊重,正如他所言,既然把演员叫来了,就应该让其演出完毕;二是他一直把二人转“转”进央视当作这几年的工作重点,眼瞅着大功告成突起变故,他实在窝火;三是针对徒弟的,因为当时的演出的确有“露骨”倾向,如张小飞在煽情中使用了“(节目)有人要吗?我老婆有人要吗?”的意外幽默,在男扮女装时露体,在《刘巧儿》唱词伊始唱出了“自幼儿许配大家”,并在随后的说口中问“老赵家给钱了?我以为大家都给钱了”等涉及性暗示的台词。


东北二人转在央视发生的这一幕,现在惟一的解释是现场演出超越了央视的尺度。二人转“宝地”吉林省的一位圈内人士称,这一事件超脱于个人恩怨后,更多需要考虑的是对于东北二人转这样的民间艺术,这样的俗文化能否真正雅俗共赏、适应大众文化的规则。


随后,赵本山在沈阳排演辽宁台春节晚会时说到这场“央视风波”,无限感慨:“我希望大家对二人转不要有偏见,所以我才说出那番话。二人转是大众的艺术,央视也是演大众喜欢看的节目,所以我想二人转会火起来的,希望大家不要太敏感,要多用娱乐的眼光看二人转。”1月15日下午,记者和他的经纪人赵钢取得了联系。赵钢这样说:“在赵本山看来,什么叫做俗,什么叫做雅,很难定位。只要观众爱看,二人转就有它的生存空间。”


现在看起来,二人转的雅俗共赏这条路走得异常艰辛、异常沉重。

崔凯:“二人转没什么必要登大雅之堂”

1月16日下午,记者拨通了崔凯的电话。崔凯也是赵本山、高秀敏和范伟三人在春节晚会上表演的重头戏——小品《租老伴儿》的编剧。听说记者的访意后,他十分热情地接受了采访。采访长达40分钟。快结束的时候,崔凯告诉记者,他之所以耐心地接受采访,是因为南方的媒体关注东北二人转,对他来说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情。


《周末》:东北二人转最近备受瞩目。它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艺术形式?包含了哪些内容?


崔凯:东北二人转是东北最重要的地方戏,它是一种民间艺术,是东北最具有代表性的戏种。它已经有了将近300年的历史了,它是在东北大秧歌的基础上,吸取了“莲花落”和其他姊妹艺术发展起来的。


二人转里面饱藏着人们的喜怒哀乐。它十分生动地反映了东北的文化、民俗、道德和观念,可以说是“东北民间文化的百科全书”。现在有四百多个保留剧目,它的音乐也非常多变,包括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担心记者听不懂什么是嗨嗨,崔凯随口哼起了“一呼呀呼嗨嗨”)。二人转有很多名段,我本人推荐《西厢》、《包公赔情》、《王二姐思夫》、《蓝桥》和《杨八姐游村》。


《周末》:东北二人转已经有了将近300年的历史?


崔凯:其实东北二人转的起源是非常独特的,以前东北主要居住的都是一些少数民族,例如契丹族、女真族。但是随着明清的向关外大移民,山东、河北、河南和山西的很多人闯关东,进入了东北。中原的文化和少数民族的文化就自然地产生了碰撞,因而形成了这种独特的文化形态。也可以说,二人转是非常纯粹民间的艺术,是东北劳动人民自己创造的。


《周末》:它属于哪种艺术门类呢?崔凯:目前给它分类是很难的,如果说按曲艺分它是属于走唱类曲艺,但是它又有戏的成分,有单出头(就是一个演员表演),也有二人和多人表演(也叫拉场子)的,可以说是“一树多枝”。它的性质又包括了叙说性,又包含了代言性。在表演上也有人物扮啊,也有中性扮啊,非常复杂。二人转的表现形式也非常丰富,它分成五种形式:说、唱、扮、舞蹈和绝活,绝活就是包括转巾之类的。正是因为这样丰富的形式,所以在东北流传很广,所有的东北人都是听着二人转长大的。有这样的说法:“宁舍一顿饭,不丢二人转!”像现在临近春节了,东北的很多影院都舍弃了电影啊或者别的表演,用二人转来吸引群众。


《周末》:到底是一种什么魅力使它备受欢迎呢?是因为它的表演往往带有脏口吗?


崔凯:不是,绝对不能这么理解。它之所以在东北这么受欢迎,是因为它所表述的东西和人民的生活是紧紧相连的。从文学内容上说,二人转是根据人民的观念来打造的,不管是什么故事,它所反映出来的理念就是和人民群众一样敢爱敢恨的。它和人民群众之间是不隔心、不隔音的。你一听就会懂,它告诉你一个故事,或者直接说明白一个道理。


《周末》:别的艺术形式也可以表现出同样的东西啊!


崔凯:各个地方有各个地方不同的特色。你是江苏的,你们流行《茉莉花》,流行评弹,这些都是非常优美和细腻的。而东北二人转,要大喊大叫、还要大扭大浪。和人文地理也有一定关系吧,在东北长期寒冷,只有大喊大叫、大扭大浪才能取暖啊,南方的气候温暖湿润,不需要这样。


《周末》:东北二人转的逗乐成分很浓,段子全都是喜剧吗?


崔凯:是的,它以喜剧见长,可以通篇让你肚子笑疼。它是一种丑角艺术,在二人转里,是没有“生”的,只有“旦”和“丑”,七分唱丑,三分唱旦。虽然东北二人转的段子里也有悲剧,会让人听了流泪,但是到了最后它总归要让你笑出来。这就是二人转的目的:逗乐!


《周末》:让全国观众认识东北二人转的,应该是《刘老根》。这样说不错吧?


崔凯:是的,但其实它当中的二人转只是东北二人转的一部分,但是全国人民认识东北二人转确实是通过这部电视剧。近年,两部《刘老根》热播,二人转在东北走出低谷,尤其是《刘老根新传》在央视黄金档热播,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起二人转,二人转也由此脱胎换骨,并成为“金牌艺术”。从这两部电视剧可以看到,内容未必不健康、题材未必低俗,而且逗乐效果未必不好,二人转从此也被全国人民认识。


《周末》:说到《刘老根》,就不能不提到赵本山了。他在二人转的发展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崔凯:他是一面旗帜,可以说是现在东北二人转的领袖人物。


《周末》:你怎么看前不久他在央视首届喜剧小品大赛上的表现?很多人大吃一惊,毕竟他和央视一直维持着良好的关系。


崔凯:你提到了一个敏感的问题。赵本山是很不容易的,在2002年之前凭借着东北味的小品,他已经非常有名气了。他是二人转演员出身,出名后就想把二人转发扬光大。


赵本山的信条只有一个,就是让观众喜欢上二人转。在他眼里,二人转是大众的艺术,通俗的艺术。于是,那一年他毅然在辽宁搞起了“赵本山杯二人转大赛”,重在培养出新人。因为他已经觉得光有他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更多的新面孔让大家知道二人转。他现在确实带出来了一批徒弟。


其实,我认为,二人转登大雅之堂还没有什么必要。

何庆魁:“绿色二人转会有一个很大的市场”

1月16日晚上,曾经创作过《一乡之长》、《刘老根》、《卖拐》等优秀作品的何庆魁接受了周末报记者的采访。从他的声音听得出来他相当疲劳,他告诉记者,这是因为下午刚刚在北京录完《艺术人生》的春节特别节目《乡音乡情》,又急着赶回沈阳的原因。当得知记者的采访主题是东北二人转的时候,何庆魁显得很兴奋,也越说越有激情。


《周末》:您好!请谈谈您对二人转的理解,好吗?


何庆魁:二人转是东北的一大特色文化,完全是生于民间,兴于民间的,是纯粹的农民艺术。它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因为它完全扎根在人民群众中间,和人民群众是不隔心的。它的说唱形式给人的感觉是非常随意的,可以和观众直接交流。表演中一时间想不出台词,没有关系,可以现场编。


二人转不光生命力旺盛,它的兼容并蓄能力也非常强。尤其是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二人转加入了流行歌曲、小曲小调和杂耍等多种形式。


《周末》:这些多种艺术形式的加入,会不会冲淡二人转原本的特色?


何庆魁:当然不会,它们的加入既丰富了内容,也是一种需要。二人转现在有传统二人转和民间二人转之分。由于民间二人转的兴起,使得传统二人转的处境变得有些尴尬。


《周末》: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的出现?


何庆魁:传统二人转是唱正戏的,一般都是唱的传统剧目,譬如《西厢》啊什么的,扮相也很漂亮,表演的一招一式都特别好看、规规矩矩,曲子也很动听;而民间二人转也有它的特色,它取材可能就发生在你身边的事情,加上比较通俗易懂,它现在比传统二人转受欢迎,市场好,观众多。但是也有些民间二人转的格调出现了偏差,不是很高。


《周末》:所以有这样一种观点,说二人转比较俗。


何庆魁:这其实只是个别现象,这也体现了部分民间艺人的素质问题,他们的艺术观念有偏差。往往这种人狭隘地理解了幽默,认为只有说脏口,或者是一些下流的题材才会吸引观众,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二人转以喜剧见长,是一种最朴实的幽默。优秀的二人转作品来自于生活,体现的是一种高级幽默。现在东北有一些小剧场很无序,往往就用一些说脏口的段子吸引观众,而且这种现象还不在少数。文化是多元的,老百姓需要调侃,但这个尺度需要艺术家来把握,同时也需要文化市场管理部门的配合,让说脏口的二人转没有生存的土壤。二人转需要不断发展改良,这种说脏口的二人转是永远没有出息的,应该走正路,回到健康的方向。


《周末》:这种说脏口的二人转为什么会有市场?


何庆魁:二人转是生根于东北的农民群众之中。解放前,很多演出多在军营和码头,而且当时是没有女演员和女观众的。因为只有男人演出和男人观看,它就出现了一些涉性的段子,就有点没有遮拦了。其实性是很美好也很神圣的事情,涉性应该是含而不露的。在优秀的二人转作品里,这些是相当讲究的,例如《西厢》中的,“一轮明月照西厢,二八佳人巧梳妆……”;《马宝思夫》中的“迷登登,梦见了南柯,作了个黄粱美梦……”都是非常含蓄的。其实,现在的农民也不喜欢看脏口二人转。


《周末》:到底什么样的二人转才能符合所有人的胃口呢?


何庆魁:赵本山的徒弟们在上海金茂大厦搞了一个小剧场,现在关门了,我想原因是不得而知的。这与当地的欣赏习惯和格调是否有关我不知道。如果把“绿色二人转”带过去,我想大家肯定会喜欢。


《周末》:什么是“绿色二人转”?


何庆魁:这是我提出来的,就是净化二人转,把二人转微型化,故事缩短。绿色就是干净有营养啊,所以“新花样”很重要,要增加绝活儿。


给传统二人转和民间二人转找一个最佳结合点,把二人转扶上正路,就是我一直想做而且也正在做的。我近年来都会和一些部门联合起来组织二人转大赛,挖掘新人。我还成立了匡扶二人转艺术基金会,用我之前开的“二人转”牌白酒厂赚取的钱来投入这个基金会。


《周末》:你为什么会对二人转倾注如此多的心血?


何庆魁:我来自农村,从最基层获得了二人转的创作灵感,诸如《刘老根》。我很酷爱二人转,与一些“生于民间,长于民间,灭于庙堂”的东西相比,它是一门灭不了的艺术。其实,二人转现在最重要的是要继续提高艺人的专业素质。像转巾这些都只是演技方面的绝活,而二人转真正的绝活是“说口”,就是“口相”。可能有些演员的嗓子很棒,可以唱二人转,但是二人转一定要反应灵活,尺度把握准确,台词到位,而且要能逗乐观众。


《周末》:能说说1月4日发生的“赵本山炮轰央视事件”吗?确实是其弟子演出的格调问题引发的这场风波吗?


何庆魁:获得大奖赛第一名的陆小波是表演二人转的,他处理得很不错,格调也把握得准确。而作为表演嘉宾出场的赵本山徒弟,他们表演的段子放在小剧场演无可厚非,但放在央视直播就有点不妥。不知道当时怎么演着演着就走样了,格调没有把握好。这还是一个个人能力和艺术修养的问题,不能全怪演员,还是一个引导问题。


《周末》:你怎么看当时赵本山的表现?


何庆魁:我和他认识八九年了,也合作了《刘老根》、《卖拐》等很多作品。我觉得他当时的表现是不冷静的。他应该用相反的情绪来处理问题,应该献首歌或者其他什么把央视喊停的这个事情掩饰过去,这样既不着痕迹,又处理了问题。他这样一搞,把好端端一个围绕逗乐进行的喜剧小品大赛弄得气氛尴尬。


采访过程中,何庆魁说他身边的电视里一直在放着二人转。

潘长江:谁说二人转不能雅俗共赏

在经过两次电话预约之后,著名小品演员潘长江这个大忙人终于在1月18日接受了周末报记者的采访。


《周末》:你是二人转演员出身,那么你眼中优秀的东北二人转演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潘长江:我觉得二人转演员首先应该是多才多艺的,要会唱、会说、会舞、会绝活。绝活有很多的,例如会乐器、会板、会案头。每一个优秀的二人转演员都是需要有一技之长的,你有了看家本领,别人才喜欢看你。


《周末》:正在央视热播的由你主演的《正月里来是新春》,里边有很多二人转的段子。你觉得二人转究竟靠什么样的特点吸引观众,是脏口还是那些贴近群众的生活感悟?


潘长江:二人转是一门民间艺术,它是服务于老百姓的,是一种大众文化。只要是老百姓喜欢的段子我都希望演,能让老百姓开心起来的,又没有灰色和带色的东西,还能体现我自己的特色的,例如像《过河》这样的优秀作品,同时我希望我的二人转作品是雅俗共赏的。


《周末》:但有一种观点说,二人转暂时登不了大雅之堂。


潘长江:谁说二人转不能雅俗共赏?这个说法很不准确,非常不准确。我表演的《过河》、《迎亲》、《开学》这些都属于二人转作品,它们都是在央视播出的,我想大家都是非常喜欢的,正是因为《过河》效果的良好,才有了第二年《迎亲》作品的出现。登不了大雅之堂的二人转是指那些说脏口的,灰色题材的二人转,这些只是二人转中的一小部分,不能阻止二人转向健康的大方向发展。


《周末》:这个发展方向是指什么样的方向?


潘长江:首先我不是研究二人转的专家,我不宜评述它会朝什么样的方向去发展。我只能告诉你是好的方向,现在全国观众都很喜欢二人转,我春节就要到各个地方去进行《正月里来是新春》的宣传。二人转越来越火了,各个地方的观众都慢慢开始接受了。当然,他们接受的二人转是非常正宗的,内容很健康又贴近群众生活的。至于那很少数说脏口的或者是灰色题材的二人转,终究会没有市场,自取灭亡的。

本报记者 陈璐



原作者: 陈璐
来 源: 南京报业
共有4716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告诉好友

上条新闻:潘长江:谁说二人转不能雅俗共赏
下条新闻:“二人转”500年后进高校“转”

新闻搜索:

□- 热门新闻 □- 相关新闻
1. “刘老根”入驻大舞台 二人转火爆老中... [143566]
2. 赵本山女儿首次登台照片曝光(图) [76179]
3. 冯巩 [58449]
4. 刘兰芳 [54165]
5. 本山小品欢乐台词大放送 [53463]
6. 姜昆 [52135]
7. 黄宏 [43601]
崔凯、何庆魁、潘长江点评东北二人转
潘长江:谁说二人转不能雅俗共赏
何庆魁:“绿色二人转会有一个很大的市场”
崔凯:“二人转没什么必要登大雅之堂”
新浪连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白庚胜

  关于我们 本山在线 鸣谢朋友 联系我们 欢迎合作 在线邮局  
 

本山传媒:024-89593499;大舞台:024-24845532;艺术学院:024-62602985;技术支持:0410-2828950;传真:0410-2657633

 
 
  Copyright © 2000 - 2007 ZB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支持:中国曲协 本山传媒 版权:本山在线 辽ICP证 020133号 2002-2007 辽ICP备05009109号